台灣早期創投資金的匱乏與天使投資的崛起
根據統計,全球早期創投市場在2023年經歷了顯著下滑,創投總投資額下降了38%,其中早期投資(包括種子輪和A輪融資)下滑幅度超過40%,是所有融資階段中受影響最嚴重的部分 。與此同時,臺灣的早期創投資金也面臨類似的困境,尤其是在新創企業的資本支持方面,資金短缺問題依然嚴重。尤其是針對新創企業的資本支持,仍面臨顯著不足的問題。儘管如此,個人資金的湧入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這一狀況。隨著越來越多的個人投資者湧向新創市場,他們填補了早期資金的缺口。然而,這一趨勢也暴露了臺灣創投環境中,個人投資者在參與早期投資時面臨的諸多障礙與限制。
個人投資者的挑戰:風險與回報之間的平衡
對於個人投資者而言,早期投資的機會成本必須與其他金融產品進行比較。除了較高的風險,投資回報的不確定性和稅賦的影響也是他們關注的重點。因此,儘管個人投資者願意參與新創投資,但在尋找投資機會、評估項目風險、以及匹配資金需求方面,仍然面臨著顯著挑戰。正是在這一背景下,天使投資組織和天使基金逐漸興起,為個人投資者提供了更低的參與門檻。
天使投資組織的成長與管理瓶頸
雖然天使投資組織為個人投資者參與新創項目提供了便利,但隨著天使組織的逐步機構化,管理難題日益顯現。與創投基金不同,天使投資組織往往需要為不同投資人提供個案服務,投資項目的增加也給機構帶來了管理壓力。如果沒有健全的投資工具,這種管理複雜性將導致天使投資機構難以持續有效地運作。
國際經驗:SPV模式如何破解投資困境
在海外,已經行之有年的天使投資架構依靠SPV(特殊目的載體)模式來解決管理難題。SPV架構不僅簡化了新創企業的股東管理,還允許了投資資金的有效聚合,避免因投資人數量龐大而帶來的後續股權管理的複雜性。SPV架構的稅賦穿透特性,使投資人只需關注投資本身和管理成本,無需考慮額外的稅賦差異,這一機制鼓勵了更多的創投專業經理人投入市場,因為他們不必一定募到足夠大的創投基金才能開始,而可以以單一案件說服市場資金投入早期投資,推動早期投資的發展。
台灣現狀:SPV工具的缺失與政策限制
然而,在台灣市場,類似SPV的聚合投資工具並不完善。目前最接近的架構是有限合夥公司,但其3億元的資本門檻與新創公司早期資金需求相差懸殊。許多新創企業在0到1的階段僅需數百萬到數千萬元的資金支持,但產創條例將資本額超過3億元作為穿透課稅獎勵的依據,與早期投資需要的資金顯然有量級上的差異,難以作為SPV的工具。這種資金與工具的錯配,導致許多有意願的投資者因稅賦複雜性和管理成本望而卻步,這對台灣新創產業是一大損失。
在海外的天使投資組織中,投資人每案的投資金額可以低至5000美元(約15萬新台幣)。而在台灣,假設有30人參與,即便每人投資金額50萬新台幣,1500萬新台幣足以成為許多新創的啟動資金。但若無合適架構,一方面缺乏統籌資金的人,另一方面即便找到,30人直接投資新創公司將造成後續管理困擾。
稅賦制度:制約早期投資發展的瓶頸
台灣現行的稅賦制度也是阻礙投資者參與早期創投的重要因素之一。目前,未上市公司的資本利得稅為20%,而上市公司則享有資本利得稅的停徵優惠。新創企業的投資週期較長,投資人通常在企業上市前將股份出售給更大規模的投資機構。這意味新創投資人本已承擔較高稅賦,即便穿透稅賦仍高於投資上市公司。若因參與專業經理人所管理的投資架構或創投基金而需承擔更高稅賦,將讓投資人猶豫,這對台灣新創產業及長期發展不利。
管理架構的複雜性增加了投資難度
投資過程中,複雜的投資架構會讓投資變得不必要地困難。由於台灣缺乏完善的稅賦穿透工具,部分投資者選擇通過設立投資公司來降低稅負的衝擊,但這又導致無法享受政府獎勵的天使投資稅賦折抵。無論是個人投資公司還是創投法人都面臨相同問題。為促進台灣新創產業蓬勃發展,應降低投資人在架構選擇上因稅賦及獎勵差異而產生的阻礙。新創公司多數九死一生,若投資過程中有額外阻礙,投資人將選擇相對簡單且稅賦友善的次級市場,這對台灣新創產業將得不償失。
推動更健全的投資工具以促進台灣新創產業發展
為了推動台灣新創產業的蓬勃發展,期待政府提供更加健全的投資工具,消除由於稅賦和政策差異帶來的阻礙。新創企業本就面臨「九死一生」的風險,如果投資過程再被繁雜的架構和稅負制度所困擾,資金將更容易流向次級市場,而非創新產業。因此,希冀通過提供更靈活的投資工具和更友好的稅賦政策,推動台灣新創產業的健康發展。
本文同步發表於創投公會專欄
本文數據來源:
Comentarios